目前,国际油价已经进入110美元的高位区间,作为替代能源的二甲醚,其产业价值和发展潜力正日益受到各方的关注。尤其是建设部颁布的《城镇燃气用户二甲醚标准》从今年1月1日起实施,这对二甲醚生产企业来说,在替代柴油市场还没有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应该是一个实质性的利好。而对于液化石油气企业来说,添加二甲醚后,能减缓由于液化石油气高价带来的居民和商业市场的需求减少,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据记者调查,在这项政策实施3个多月以来,除几家自产甲醇生产二甲醚的企业有热情且部分液化石油气二、三级经销商有反应外,大多数二甲醚企业对此并不热衷,大型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也处在观望等待中,添加二甲醚的积极性都不高。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利润少和市场不规范是导致二甲醚替代燃气遭遇冷落的重要原因。
首先是利润少。
“每吨就80~100元利润,基本上是微利,扣除销售费用我们就得不到什么了,还不如开拓切割气等一些高端市场。现在是有来买的我们才卖。”山东、河南的二甲醚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这样表示。山东一家年产5万吨二甲醚的企业的董事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二甲醚出厂价是4300元/吨,购买的甲醇是2900元/吨,按照生产1吨二甲醚约需消耗1.4吨甲醇计,1吨二甲醚的生产成本在4100元左右,除去销售费用,每吨也就100元左右的利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二甲醚产能合计为419万吨,其中配套有甲醇的项目产能合计90万吨,需要外购甲醇的项目产能合计329万吨。换言之,有近80%的二甲醚生产企业是外购甲醇生产二甲醚。新奥集团总经理助理李金来告诉记者,用作替代燃气,二甲醚成本在4000元/吨以下时才具有竞争优势。所以,外购甲醇生产二甲醚的企业开拓市场的积极性不高。
其次,由于目前替代燃气市场运作的不规范和国家标准的缺失,一些大型燃气公司无所适从,也影响了二甲醚的推广。
当前,处于市场前沿的液化石油气二、三级经销商率先在产品中掺加了二甲醚,而大型经营企业则在观望、等待。据大东能燃气公司副董事长王云华介绍,现在市场很不规范,一些二、三级经销商随心所欲地添加,使规范企业陷入了尴尬境地。掺多了,怕坑害了用户,损坏了公司形象;掺少了,相比那些加得多的利润就少,竞争不过人家。他最大的担心是这样下去扰乱了液化石油气的市场。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掺入二甲醚过多,燃气温度忽高忽低,安全隐患将大大增加。另外,一些不具备混配、贮存条件的液化石油气批发商、运输商受利润驱使都加入调配二甲醚的行列中,混水摸鱼。
珠海燃气公司、浙江温州龙达石油液化气有限公司、深圳市石油液化气有限公司等规模较大的企业都表示,目前产品没有添加二甲醚,“要看看市场规范程度再说”。
“我们希望二甲醚的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新能化工集团总经理柳纪申谈到。“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行业产品标准》和建设部颁布的《城镇燃气用户二甲醚标准》对于二甲醚的应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现在我们还希望尽快出台其他标准,一是国家标准,二是二甲醚与液化石油气配气的标准,三是储运标准。这些标准出台后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二甲醚标准系列,才有利于推动二甲醚在城镇燃气领域的推广。”
大东能燃气公司副董事长王云华告诉记者,在液化气中添加二甲醚,用户是认同、接受的。但推广3个多月来暴露出的不规范现象如果肆意发展下去,对二甲醚、液化石油气两个行业的企业都会十分不利。
因此,二甲醚、液化石油气两个行业的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应加大整治力度,提高液化石油气经营门槛,淘汰不规范的小企业;同时出台检验、调配比例、运输、调配资质等配套规定,保证二甲醚替代燃气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利润少和市场不规范是导致二甲醚替代燃气遭遇冷落的重要原因。
首先是利润少。
“每吨就80~100元利润,基本上是微利,扣除销售费用我们就得不到什么了,还不如开拓切割气等一些高端市场。现在是有来买的我们才卖。”山东、河南的二甲醚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纷纷这样表示。山东一家年产5万吨二甲醚的企业的董事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二甲醚出厂价是4300元/吨,购买的甲醇是2900元/吨,按照生产1吨二甲醚约需消耗1.4吨甲醇计,1吨二甲醚的生产成本在4100元左右,除去销售费用,每吨也就100元左右的利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二甲醚产能合计为419万吨,其中配套有甲醇的项目产能合计90万吨,需要外购甲醇的项目产能合计329万吨。换言之,有近80%的二甲醚生产企业是外购甲醇生产二甲醚。新奥集团总经理助理李金来告诉记者,用作替代燃气,二甲醚成本在4000元/吨以下时才具有竞争优势。所以,外购甲醇生产二甲醚的企业开拓市场的积极性不高。
其次,由于目前替代燃气市场运作的不规范和国家标准的缺失,一些大型燃气公司无所适从,也影响了二甲醚的推广。
当前,处于市场前沿的液化石油气二、三级经销商率先在产品中掺加了二甲醚,而大型经营企业则在观望、等待。据大东能燃气公司副董事长王云华介绍,现在市场很不规范,一些二、三级经销商随心所欲地添加,使规范企业陷入了尴尬境地。掺多了,怕坑害了用户,损坏了公司形象;掺少了,相比那些加得多的利润就少,竞争不过人家。他最大的担心是这样下去扰乱了液化石油气的市场。
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果掺入二甲醚过多,燃气温度忽高忽低,安全隐患将大大增加。另外,一些不具备混配、贮存条件的液化石油气批发商、运输商受利润驱使都加入调配二甲醚的行列中,混水摸鱼。
珠海燃气公司、浙江温州龙达石油液化气有限公司、深圳市石油液化气有限公司等规模较大的企业都表示,目前产品没有添加二甲醚,“要看看市场规范程度再说”。
“我们希望二甲醚的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新能化工集团总经理柳纪申谈到。“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行业产品标准》和建设部颁布的《城镇燃气用户二甲醚标准》对于二甲醚的应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现在我们还希望尽快出台其他标准,一是国家标准,二是二甲醚与液化石油气配气的标准,三是储运标准。这些标准出台后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二甲醚标准系列,才有利于推动二甲醚在城镇燃气领域的推广。”
大东能燃气公司副董事长王云华告诉记者,在液化气中添加二甲醚,用户是认同、接受的。但推广3个多月来暴露出的不规范现象如果肆意发展下去,对二甲醚、液化石油气两个行业的企业都会十分不利。
因此,二甲醚、液化石油气两个行业的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应加大整治力度,提高液化石油气经营门槛,淘汰不规范的小企业;同时出台检验、调配比例、运输、调配资质等配套规定,保证二甲醚替代燃气市场健康、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