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用的是燃气热水器,现在改成了天然气,只要拧开开关,洗澡、用水,方便、快捷又卫生。你闻闻,燃烧后一点异味都没有。”10月末的一天,记者来到哈尔滨市道里区欧洲新城小区的张先生家,热情的主人一边介绍天然气给居家生活带来的好处,一边打开了燃气灶。
随着哈尔滨天然气置换工作的顺利进行,黑龙江的百姓进入了一个能源消费的新时代。
能源大省的“新宠儿”——哈埠40万户居民用上清洁能源
10月末,随着哈尔滨市道里区安国街片区的2万多户居民点燃天然气,2008年天然气置换全部结束。记者从中庆燃气公司获悉,从5月份开始,今年哈尔滨市平房区全部,道里区大部分,南岗区、香坊区小部分区域近40万户居民和1200户工业、商服业用户完成了天然气置换,高效、安全、清洁的大庆天然气已经成为哈尔滨市重要的生产生活新能源。明年,剩余的50余万用户将全部用上天然气。
按照《哈尔滨市天然气置换方案》的总体规划,全市(不含松北、呼兰、阿城)90万管道煤气用户分成40个左右的置换片区,去年末已经进行了首个片区的置换。今年从5月12日开始,哈尔滨市共对16个片区、近40万用户进行了天然气置换。剩余的50万户将于2009年底前全部置换完毕。届时,曾为哈尔滨市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哈依煤气”将正式退出哈尔滨城市燃气供应市场。
有专家从居家过日子的角度澄清了人们在消费观念上的一个“误区”:天然气贵。在哈尔滨,每立方米煤气的价格是1元,每立方米天然气的价格是2元,但天然气的热值是煤气的两倍半。做饭、烧水省时间,煤气烧开一壶水需要5-6分钟,天然气只需要2-3分钟。而一些居民感觉,置换天然气后的花费与使用煤气的花费差不多。燃气部门表示,这与灶具构造有关。工业、商服业因为其锅炉构造相对封闭、热效应散失少,所以置换后比置换前花费明显减少,而民用户的灶具燃烧相对开放,所以感觉前后燃气费相差不太多。而从中庆燃气近两个月的经营收费数据上看,天然气置换后,一些工业、商服业用户每月节省燃气费在10%左右,民用户每月平均少花燃气费在5%上下。
天然气与煤炭、石油并称目前世界一次能源的三大支柱。在我国,天然气产业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中国天然气工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称,未来2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长速度将明显超过煤炭和石油。到2010年,天然气在能源需求总量中所占比重将从1998年的2.1%增加到6%。天然气不仅作为居民的生活燃料,而且还被用作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的燃料。作为天然气富集的大省,黑龙江省更应加大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
能源大省的“共识”——燃气使用领域要不断扩大
“对于年产量巨大的大庆天然气来说,目前黑龙江省的利用率显然偏低,这主要是由于消费结构导致的。民用天然气用量太少了,必须要把天然气利用扩展到工业、企业、商服等其他领域。”段常贵教授这样认为。
在能源消费历史中,19世纪是煤炭的世纪,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21世纪就是天然气的世纪。国际上认为本世纪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应达到33%以上,目前,发达国家已经达到26%,而我国只有3%左右,靠民用来缩短这个差距是不现实的。事实也是这样,工业企业领域是天然气消费的主要领域,也是天然气消费的大用户。有数据表明,发达国家在天然气能源使用方面,民用不超过30%,工业用可达到70%。一个城市要想拥有碧水蓝天,靠天然气的利用才有可能办得到,而天然气的广泛利用势必会对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段常贵教授说,为了保证黑龙江省的天然气供应,当务之急就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要做好天然气利用的各种准备工作,重要的是要编制天然气利用的规划。
省政府对未来的燃气发展也有了初步谋划。未来几年,城市供气方面,加快哈尔滨市天然气转换,进一步落实大庆市天然气气源,推进东部地区煤气或煤层气项目建设,79个县级以上城市共铺设供气管网3961公里。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市及周边城市,将充分利用距天然气气源近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推进一批利用天然气的大项目建设,在2010年前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80%,2012年达到85%。东部地区使用煤层气或人工煤气的城市,进一步提高供气能力、扩大供气范围、增加城市供气人口,在2010年前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75%,2012年达到80%。北部地区以及中小县城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建设一批以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为气源的城市管道供气项目。
政府对利用天然气的认识到位了,关键在行动,这样才能主动抓住我国“十一五”规划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的机遇,充分利用好大庆天然气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黑龙江省天然气产业,并努力使之成为黑龙江省的优势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能源大省的“软肋”——城市供气普及率列全国第24位
从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看,近年来,黑龙江省累计完成投资300多亿元,集中建设了一批城市供水、集中供热、供气以及污水、垃圾治理项目,“三供两治”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但同全国平均水平及其它省市相比,黑龙江省“三供两治”工程建设仍严重滞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产生活需要,仅城市供气普及率就列全国第24位,与能源大省的黑龙江极不相称。
黑龙江省燃气发展缓慢,直至上世纪70年代,液化石油气进入老百姓生活以来,城市燃气才开始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哈依煤气工程开始建设,并开始供气,齐齐哈尔引进天然气,才使黑龙江省的城市燃气有了跨越式发展。进入本世纪以来,佳木斯市从焦炉煤气转为以天然气为主;大庆的天然气应用除工业外,城市燃气的比重在加大……这些都预示着天然气时代正在到来。
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的差距有目共睹。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燃气的需求量逐年上升,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国内城镇燃气利用集中区,消费量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强。长三角地区“十一五”期间将形成“西气东输、海气登陆、海外进口、陆气补充”的天然气多元供应格局。而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拥有足够的气源,而利用仍然在起步阶段。
“现在全国天然气供应还有缺口,而黑龙江省守着大庆天然气这个宝库,没有理由不利用好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记者连线正在深圳出席全国燃气高峰论坛的哈工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段常贵,段教授说,在利用天然气方面,黑龙江省除了具有大庆的丰富气源外,在人才、科研力量上更有独特的优势。哈尔滨工业大学设有国内最早的燃气专业,具有造诣很高的专家队伍,每年向全国输送大量的燃气专业人才,学术成果和技术水平一直处在前沿,而负责开拓天然气市场的燃气公司技术力量十分雄厚。他建议,缩短差距,应该多方联手,科学地做好天然气的利用规划及产业项目研究和技术攻关等工作。
能源大省的“机遇”——“俄气南供”第一个大市场
天然气是一种洁净、环保、使用方便的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对天然气的需求正逐步增大。“西气东输”、“俄气南供”等项目的实施,为许多城市使用天然气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前的一段时间,有关国家就“俄气南供”进行了多轮的谈判,如果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气输入我国东北三省及环渤海地区,“俄气南供”顺利实施,黑龙江省煤制气、天然气、液化气、煤层气四种气源的比重将发生重大变化,那样,黑龙江省应用天然气的时代就到来了。
中、俄、韩三国于2000年签订了协议,这表明中、俄、韩三国联合开发“俄气南供”的意向。根据协议,无论联合供气还是单独供气方案都是从俄罗斯的外贝加尔斯克进入中国的满洲里。在我国的管线途经满洲里、海拉尔、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向南。
段常贵教授认为黑龙江是“俄气南供”的第一个大市场。这个市场将包括:居民生活用气、商业用气、工业企业用气、采暖和空调用气、化工用气、发电及汽车用气等。国家已把天然气管网建设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为迎接俄气的到来应尽早做好准备。黑龙江省有大庆的天然气资源及管理经验,有哈、齐等市的供气管理基础,有哈依煤气长输管线的输气经验。在未来的几年中,只要抓住机遇,就一定会迎来燃气事业的大发展。
随着哈尔滨天然气置换工作的顺利进行,黑龙江的百姓进入了一个能源消费的新时代。
能源大省的“新宠儿”——哈埠40万户居民用上清洁能源
10月末,随着哈尔滨市道里区安国街片区的2万多户居民点燃天然气,2008年天然气置换全部结束。记者从中庆燃气公司获悉,从5月份开始,今年哈尔滨市平房区全部,道里区大部分,南岗区、香坊区小部分区域近40万户居民和1200户工业、商服业用户完成了天然气置换,高效、安全、清洁的大庆天然气已经成为哈尔滨市重要的生产生活新能源。明年,剩余的50余万用户将全部用上天然气。
按照《哈尔滨市天然气置换方案》的总体规划,全市(不含松北、呼兰、阿城)90万管道煤气用户分成40个左右的置换片区,去年末已经进行了首个片区的置换。今年从5月12日开始,哈尔滨市共对16个片区、近40万用户进行了天然气置换。剩余的50万户将于2009年底前全部置换完毕。届时,曾为哈尔滨市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哈依煤气”将正式退出哈尔滨城市燃气供应市场。
有专家从居家过日子的角度澄清了人们在消费观念上的一个“误区”:天然气贵。在哈尔滨,每立方米煤气的价格是1元,每立方米天然气的价格是2元,但天然气的热值是煤气的两倍半。做饭、烧水省时间,煤气烧开一壶水需要5-6分钟,天然气只需要2-3分钟。而一些居民感觉,置换天然气后的花费与使用煤气的花费差不多。燃气部门表示,这与灶具构造有关。工业、商服业因为其锅炉构造相对封闭、热效应散失少,所以置换后比置换前花费明显减少,而民用户的灶具燃烧相对开放,所以感觉前后燃气费相差不太多。而从中庆燃气近两个月的经营收费数据上看,天然气置换后,一些工业、商服业用户每月节省燃气费在10%左右,民用户每月平均少花燃气费在5%上下。
天然气与煤炭、石油并称目前世界一次能源的三大支柱。在我国,天然气产业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中国天然气工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称,未来2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长速度将明显超过煤炭和石油。到2010年,天然气在能源需求总量中所占比重将从1998年的2.1%增加到6%。天然气不仅作为居民的生活燃料,而且还被用作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的燃料。作为天然气富集的大省,黑龙江省更应加大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
能源大省的“共识”——燃气使用领域要不断扩大
“对于年产量巨大的大庆天然气来说,目前黑龙江省的利用率显然偏低,这主要是由于消费结构导致的。民用天然气用量太少了,必须要把天然气利用扩展到工业、企业、商服等其他领域。”段常贵教授这样认为。
在能源消费历史中,19世纪是煤炭的世纪,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21世纪就是天然气的世纪。国际上认为本世纪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应达到33%以上,目前,发达国家已经达到26%,而我国只有3%左右,靠民用来缩短这个差距是不现实的。事实也是这样,工业企业领域是天然气消费的主要领域,也是天然气消费的大用户。有数据表明,发达国家在天然气能源使用方面,民用不超过30%,工业用可达到70%。一个城市要想拥有碧水蓝天,靠天然气的利用才有可能办得到,而天然气的广泛利用势必会对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段常贵教授说,为了保证黑龙江省的天然气供应,当务之急就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要做好天然气利用的各种准备工作,重要的是要编制天然气利用的规划。
省政府对未来的燃气发展也有了初步谋划。未来几年,城市供气方面,加快哈尔滨市天然气转换,进一步落实大庆市天然气气源,推进东部地区煤气或煤层气项目建设,79个县级以上城市共铺设供气管网3961公里。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市及周边城市,将充分利用距天然气气源近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推进一批利用天然气的大项目建设,在2010年前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80%,2012年达到85%。东部地区使用煤层气或人工煤气的城市,进一步提高供气能力、扩大供气范围、增加城市供气人口,在2010年前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75%,2012年达到80%。北部地区以及中小县城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建设一批以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为气源的城市管道供气项目。
政府对利用天然气的认识到位了,关键在行动,这样才能主动抓住我国“十一五”规划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的机遇,充分利用好大庆天然气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黑龙江省天然气产业,并努力使之成为黑龙江省的优势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能源大省的“软肋”——城市供气普及率列全国第24位
从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看,近年来,黑龙江省累计完成投资300多亿元,集中建设了一批城市供水、集中供热、供气以及污水、垃圾治理项目,“三供两治”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但同全国平均水平及其它省市相比,黑龙江省“三供两治”工程建设仍严重滞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产生活需要,仅城市供气普及率就列全国第24位,与能源大省的黑龙江极不相称。
黑龙江省燃气发展缓慢,直至上世纪70年代,液化石油气进入老百姓生活以来,城市燃气才开始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哈依煤气工程开始建设,并开始供气,齐齐哈尔引进天然气,才使黑龙江省的城市燃气有了跨越式发展。进入本世纪以来,佳木斯市从焦炉煤气转为以天然气为主;大庆的天然气应用除工业外,城市燃气的比重在加大……这些都预示着天然气时代正在到来。
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的差距有目共睹。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燃气的需求量逐年上升,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国内城镇燃气利用集中区,消费量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强。长三角地区“十一五”期间将形成“西气东输、海气登陆、海外进口、陆气补充”的天然气多元供应格局。而黑龙江省的大庆油田拥有足够的气源,而利用仍然在起步阶段。
“现在全国天然气供应还有缺口,而黑龙江省守着大庆天然气这个宝库,没有理由不利用好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记者连线正在深圳出席全国燃气高峰论坛的哈工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段常贵,段教授说,在利用天然气方面,黑龙江省除了具有大庆的丰富气源外,在人才、科研力量上更有独特的优势。哈尔滨工业大学设有国内最早的燃气专业,具有造诣很高的专家队伍,每年向全国输送大量的燃气专业人才,学术成果和技术水平一直处在前沿,而负责开拓天然气市场的燃气公司技术力量十分雄厚。他建议,缩短差距,应该多方联手,科学地做好天然气的利用规划及产业项目研究和技术攻关等工作。
能源大省的“机遇”——“俄气南供”第一个大市场
天然气是一种洁净、环保、使用方便的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对天然气的需求正逐步增大。“西气东输”、“俄气南供”等项目的实施,为许多城市使用天然气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前的一段时间,有关国家就“俄气南供”进行了多轮的谈判,如果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气输入我国东北三省及环渤海地区,“俄气南供”顺利实施,黑龙江省煤制气、天然气、液化气、煤层气四种气源的比重将发生重大变化,那样,黑龙江省应用天然气的时代就到来了。
中、俄、韩三国于2000年签订了协议,这表明中、俄、韩三国联合开发“俄气南供”的意向。根据协议,无论联合供气还是单独供气方案都是从俄罗斯的外贝加尔斯克进入中国的满洲里。在我国的管线途经满洲里、海拉尔、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向南。
段常贵教授认为黑龙江是“俄气南供”的第一个大市场。这个市场将包括:居民生活用气、商业用气、工业企业用气、采暖和空调用气、化工用气、发电及汽车用气等。国家已把天然气管网建设作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为迎接俄气的到来应尽早做好准备。黑龙江省有大庆的天然气资源及管理经验,有哈、齐等市的供气管理基础,有哈依煤气长输管线的输气经验。在未来的几年中,只要抓住机遇,就一定会迎来燃气事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