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网站日前以《国产植物基合成油气已进入千吨级装置示范阶段》为题,转载了科技日报《植物基合成油、气及生物质炭技术》的文章。文章中介绍的科技创新成果令人耳目一新。中科院理化所杨正宇研究员的科技团队利用可再生的植物资源合成出与石油成分相似的燃油产品。所有的水生和陆生植物的根、茎、叶都可以作为该技术的原料,几乎百分之百的被转化高热值产品。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
据称,植物基合成油、气完成千吨级示范,技术经济的可行,为实现人工合成汽油、柴油的规模化、产业化和永不枯竭奠定了基础。
这项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催化剂廉价,一步脱氧,可实现自热式生产。油相产物热值高于40MJ/kg,主要是汽油、柴油馏分。经精馏调配出的油品物化性能与市售汽油、柴油一致。产生油相产物同时还产生热值大于16MJ/m3的燃气以及热值大于22MJ/kg(相当5000多大卡的煤)的生物质炭。
专家说,植物基脱氧合成油技术的成功推广和产业化,将会实现汽油、柴油燃料在根本意义上的永不枯竭,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