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被受关注的中缅油气管道已经进入了关键的冲刺阶段,作为中缅油气管道建设的承建方表示,东南亚管道有限公司已经按照计划全面完成了天然气管道建设任务,目前投产条件已经具备,但具体的通气时间还需要多方协商后确定。
尽管5月30日期限已到,但除了CCTV新闻频道30日凌晨报道说,中缅油气管道今日已全线贯通外,其它各大媒体均未见中缅油气管道“贯通”的影子。直到31日下午,同样来自CCTV新闻频道的一则新闻称:被受关注的中缅油气管道已经进入了关键的冲刺阶段,作为中缅油气管道建设的承建方截至到30日表示,东南亚管道有限公司已经按照计划全面完成了天然气管道建设任务,目前投产条件已经具体,但具体的通气时间还需要多方协商后确定。
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战略通道。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其中天然气管道缅甸境内段长793公里,国内全长1727公里,所经地段地质构造复杂,需要穿越多条河流、海沟和高山。天然气管道已按计划在5月30日达到投产条件。缅甸盛产天然气,有资料显示缅甸天然气产量位居世界第十位,缅甸每年生产原油4000多万桶,产天然气80多亿立方米,出口天然气50多亿立方米。过去缅甸天然气供应市场,主要面向泰国和印度,此次中缅油气管道中天然气管道的竣工,无疑为缅甸天然气出口开辟了新的通道。
中缅油气管道延期通气
不出业内预料,可能受缅甸国内政府军与武装势力冲突,以及其它一些原因的影响,中缅油气管道如期推迟通气。5月中旬就有业内人士就预测:中缅油气管道或因当地战火干扰而延期。
5月16日,一名长期关注亚太地区经济的国际机构人士表示,近期,缅甸政府军与缅甸最大的民族武装势力之一克钦独立军的冲突,以及与其他少数民族武装在掸邦的交锋已经影响到中缅油气管道位于缅甸北部的施工。
三天前,路透社也曾引用缅甸能源部一名高级官员的话称,虽然管道技术上已经做好准备,但“不清楚线路上的情势是否能够允许该管道开始运营”,并指出缅甸国内的区域冲突局势将“可能导致运营延后”。
事实上,中缅输油管道除了要穿越局势紧张区域外,这个在当地大动土木的巨大工程背后隐藏的其他问题也已日渐凸显,而来自当地百姓及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反复阻挠则是中石油东南亚管道需要应对的关键课题之一。
“当地居民担心施工质量存在安全隐患,一些路段的管道上还发现了小孔。”持续关注中缅油气管道进展的知情者说。
动荡局势中保持前行
自2008年中缅油气管道正式启动以来,这条具有重要意义的能源大通道便在动荡局势中保持着前行。
据一名曾多次前往缅甸实地调研该项目的业内人士透露,在管道穿越地区,重要交通要塞及道路皆由缅甸政府军把守,而见缝插针的民族武装力量则主要活动在乡村地区。
“缅甸国内的割据势力与政府军发生冲突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为一些利益分配无法协调时,双方就有可能发生交火,中缅管道就会成为利益绑架对象,甚至面临危险。”上述人士说。
据了解,中缅油气管道缅甸境内近800公里的距离需经过克钦独立军占领区、巴郎国家解放阵线、北掸邦军和南掸邦军四个地方势力所控制的区域,而在此前的数年时间里,这几个地区的战火已让中缅油气管道屡次被迫停工。
今年年初,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政府军再次发生冲突,并有两枚炮弹落入中国境内,这一交火也直接导致中缅油气管道位于缅甸北部的施工被迫中止。随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对此表态,呼吁缅北冲突尽快实现停火。
事实上,在与中国云南接壤的中缅边境地带,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政府军已经形成了犬牙交错之势,包括南渡、曼东、南坎等地区的局势也一触即发,冲突较为频繁,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地带也正是中缅油气管道路过的必经之路。
2012年7月,双方的激烈交火,战斗中使用了大量包括地雷、重型武器在内的高杀伤力装备,中缅油气管道从曼德勒至木姐的施工则不得不中止。
“战争只是阻碍管道建设的因素之一,当地一些武装势力还经常以管道要挟缅甸政府,这背后的利益对抗是错综复杂的。”上述知情人士说。
而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在颠簸中推进的另一个阻力则来自于当地一些居民。
据了解,掸邦北部民众发送的一份申明中指出,其自发组织的机构已于今年4月5日向缅甸政府提出请求,要求停建中缅油气管道。
申明中称,全长800公里的中缅油气管道有三分之一横穿掸邦北部,并穿过近2000英亩的森林和良田。自2011年以来,大面积的稻田和果园被推土机推平,“随机乱倒的废土与灌溉水源的堵塞造成了农作物的损失远远超过100英尺宽的管道走廊。”
“缅甸政府希望能先停止交火,推进管道建设,但民族武装对缅甸政府的提议并不买账,而缅甸百姓也被分裂成两个群体,一部分拿到赔偿金的居民很满意,但一部分人则与非政府组织联合在了一起,试图阻止项目。”知情者说。
设法安抚当地百姓
面对当地百姓对管线安全及切身利益被侵占所表达的不满诉求,中国承建方想方设法给予安抚。据缅甸官方媒体《苗瓦底日报》5月18日报道:穿越缅甸若开邦、马圭省、曼德勒省和掸邦的中缅油气管道,在建设中聘请地震专家,按照国际港口、管道的建设标准,使用了先进的抗震设防裂度技术,可抗御地震自然灾害的破坏。管道项目负责人说,穿越2008年中国四川省汶川8.2级强烈地震灾区的兰州-成都-重庆原油管道,未发生管道断裂和原油渗漏的情况。
与此同时,该媒体5月20日还引用了中石油东南亚油气管道公司负责人和缅甸能源部办公厅主任吴昂觉林的谈话报道:中石油东南亚油气管道公司为推动中缅油气管道沿线的社会事业发展,已累计在管道沿线投入了近2000万美元,在缅甸当地捐建了45所学校,2所孤儿院,3所医院,21个乡村医疗所,马德岛饮水工程以及若开邦输电线路的架设等。
两国互利合作确保安全运行
据新华网报道,5月27日,缅甸总统吴登盛在内比都总统府会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廖永远时强调说,今年即将竣工的缅中油气管道是缅中两国互利合作的重要项目,缅甸将确保其安全正常运行。
吴登盛说,缅甸现在全方位对外开放交往,一贯坚持缅中友好,努力促进缅中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他还说,缅甸欢迎中国公司到缅甸投资,包括在缅建炼油厂。
廖永远说,在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中石油一直重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管道沿线,为缅甸民众建了不少学校校舍、诊所医院等。
同日,缅甸副总统吴年吞也会见了廖永远一行。吴年吞高度评价中石油参与缅甸公益事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来之不易的能源大通道
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十,是中国周边国家中的一个“天然气大国”。而能源对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十分重要,因而参与开发缅甸天然气资源,成为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缅甸特殊的地理位置,濒临印度洋,可帮助中国“打通”印度洋通道,保障中国石油的运输安全,***“马六甲困局”。
2004年8月,云南大学能源专家吴磊等3人提出了一份《关于修建从缅甸实兑到昆明输油管道的建议》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三位专家建议修建一条打通印度洋的输油管道,起于缅甸实兑港,终点为云南昆明。其设计方案油、气双线并行,建成之后输油能力为每年向中国输送2200万吨原油、12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其中,天然气主要来自缅甸近海油气田,原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
然而,在管道谈判的初期,缅方坚持只向中国输气,而中方则坚持油气并行,“中缅油气管道”谈判因此曾一度受挫。后经多轮谈判,出现转机,2009年3月26日,中缅两国签订了《关于建设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政府协议》等文件。
2009年6月16日,中石油与缅甸方面正式签署中缅管道运营协议,中石油将负责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这条跨境输油管道项目,总投资约20亿美元。一年后,2010年6月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缅甸联邦政府总统吴登盛,共同触摸标志中缅油气管道开工的电子球,中缅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事实上,管道从计划到开工建设一直受到多重势力的阻挠。缅甸历来被视为中国与印度的“缓冲国”,中国与缅甸能源合作的不断加深,无疑让印度分外眼红。就在中缅谈判陷入僵局时,印度加快了与缅甸的能源合作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2007年2月5到11日缅甸《时报周刊》报道,印度计划向缅甸实兑港投资1.3亿美元改造扩建,以开拓一条通往东南亚的新的贸易通道。
中缅油气管道还一直受到西方媒体以及反华势力的诋毁。2009年西方媒体联手“瑞区天然气运动”流亡组织发布“权力走廊”的报告,声称“管道将经过缅甸许多村庄,引发强制拆迁、环境破坏及人权侵犯”。西方媒体也蛊惑称,“缅甸人民面临严重能源短缺,这种大规模能源出口只会加剧社会动荡”,并警告称:外国投资者与缅甸做生意面临金融和安全风险的“完美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