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11月开始,衢州市多部门在市区瓶装燃气专项整治工作协调小组领导下,分组对市区瓶装燃气市场开展了专项整治。目前,此次专项整治工作的执法整治阶段已经结束,成效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在市区一家液化气代灌点,记者发现,以前这个代灌点曾经存在的随意堆放钢瓶、随意用火用电等情况已经不见,工作人员的作业也已显得更加规范。
来自此次专项整治的数据显示,市区此前仅柯城区和衢江区分别有4家和1家规范且正常经营的瓶装燃气站点,包括液化气代灌点在内的无证经营的瓶装燃气站点(以下简称“无证站点”)却有78家。目前,供应点整治组已发放了《停止瓶装燃气经营活动通知书》72份、《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72份,有18家无证站点已关停。此外,针对浙江中原气体有限公司在未取得瓶装燃气经营许可证情况下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行为,相关部门也作出了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和处10万元罚款的重罚。
同时,储配站整治组也对市区8家瓶装燃气储配站进行拉网式反复检查,责令整改了多条隐患,对充装报废瓶和超期未检验气瓶的储配站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并立案查处了3起储配站违法行为。而运输整治组则已在市区重要道路节点上查处了三轮车违法运输瓶装燃气行为约200起。
“为做好对送气工的管理,我们还组织瓶装燃气经营从业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和考试。”市住建局工作人员说,市区原有瓶装燃气经营从业人员共计360人,其中大部分是送气工,其中经过培训参加考试的有352人,考试合格的有342人。随后,他们将向考试合格人员核发有效期为4年的岗位证书,并将出台管理制度进行约束。今后,市区送气工将持证上岗。对无证进行送气的行为,相关部门今后也将发现一次查扣一次,并将倒查追责。
对市区剩余的60家无证站点,衢州市还将继续“规范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而瓶装燃气站点的继续减少势必将对市民用气造成影响,也会给违规代灌行为造成生存空间,因此需要在市区合理设置瓶装燃气规范供应站点。同时,有业内人士介绍,衢州市没有专门从事瓶装燃气运输的企业,而交通运输部此前有关于2015年底前暂停审批道路危险品运输企业的规定,且放开审批时间尚未明确。这意味着,衢州市成立专门从事瓶装燃气运输的企业困难重重。
整治市区瓶装燃气市场取得初步成效,但如何进一步解决企业、站点、市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和瓶装燃气市场安全规范之间的困难,还有待相关部门思考与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