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燃气地下管网设施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燃气管道以树状形态分布,且以铸铁管为主。由于使用年限较长,造成管网输配能力严重不足,同时产生较大安全隐患。徐州港华合资成立以来,面对燃气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状况,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后,徐州市燃气管网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同时,此举也为徐州市城市经济的发展及扩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5年伊始,徐州港华针对管网改造和管网建设专门成立了危旧管网改造组,开始对全市老旧管网进行大力改造。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17年7月,徐州市主城区地下燃气中压A级主干管网建设工程三环北路段终于实现连接贯通。至此,全长近70公里、管径400毫米的城市中压主干管全部连成环状管网。该管网的全线贯通,将使徐州市的天然气年供气能力增加50%达5亿立方米,日最大供气量达到230万立方米。环状管网建设成环对于保障全市安全供应、满足不断发展的用气需求,尤其是在用气高峰期保障工商业用户稳定供气有着十分巨大的现实意义。
徐州市天然气中压管网起点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接收门站,经杨山路沿线环绕三环路,最终形成围绕整个城区的地下燃气管网。该项工程沿途穿越陇海铁路、京沪铁路、三环高架、运河、丘陵等重要基础设施,施工条件异常复杂且难度巨大。工程实施以来,徐州港华已累计投资4亿多元,作为徐州市市政重点工程,工程的实施也得到了各级政府、主管单位和市民的大力支持,对比国内同等规模的城市燃气中压环状管网建设,无论是建设长度、建设速度和工艺水平均处于领先地位。
原先,徐州市燃气主干管的末端供气能力偏弱,用气高峰期间,城市西部供气得不到保障,徐州港华不得不采取限制工商业用气的办法来保障民用气。此举虽然保障了民用气,却打击了工商业用户的用气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及环保节能型社会的形成。地下燃气环状中压管网贯通后,对于徐州市67万居民用户和3000多家工商业用户,一方面形成了主管网的双向供气,稳定性、可靠性得到明显加强,因抢修、维修而导致的区域停气情况也大幅减少;另一方面,徐州市主城区的供气能力全面提升,冬季因管网瓶颈导致供气紧张的矛盾将得到显著改善。徐州市燃气管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增强,为大力发展工商业天然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城市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大气环境的改善治理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近年来,在保证市区中压环状管网建设、老旧管网改造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徐州港华着眼未来,又将目标设定在城市外围燃气高压管网建设上。按照计划,预计到2020年徐州港华将建设完成覆盖徐州城区外围的高压管网,并按照政府规划要求向周边地区联网辐射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