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天然气储备库建设势在必行
2009-08-04 10:19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 网友评论 0 条 浏览次数 13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以年均16%以上的速度增长,2008年消费量807亿立方米,是2000年的3倍多。多家机构预测认为,2030年前中国天然气生产、进口和消费仍处于增长期,2030年需求量将达到3500亿立方米左右。
   伴随着消费量的增长,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应对峰谷差急剧扩大的现实,防止可能出现的供应中断,确保供应安全。国外经验证明,发展地下储气库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目前,国家有关部门、3大石油公司以及一些地方燃气企业都在积极调研,制定地下储气库发展规划。中国石油已经在大港油区建成了6座地下储气库,为“西气东输”管线配套的金坛储气库已投产,刘庄气田改建地下储气库的工作正在进行。
   国外尤其是欧美储气库建设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管理模式、运营机制、技术水平、法律法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借鉴其成功经验,吸取其失误的教训,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地下储气库建设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和3大石油公司的共识。
  
  一 典型国家地下储气库建设概况
  
   所谓典型国家指世界主要天然气生产与消费大国,如美国、俄罗斯及英国,以及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消费的国家如法国和意大利。这些国家地下储气库建设相对完善。
   美国是世界重要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国。2008年天然气产量5822亿立方米,而消费量达6572亿立方米,为世界第一。
   1910~1950年期间是美国天然气发展的初期,也是管道、储气库建设高潮期,大部分目前正在使用的储气库都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目前,美国本土48州内有394座储气库。截止到2007年10月,地下储气库总容量达到2200亿立方米,工作气量1020亿立方米,占全年消费量的16%。相当于60天的消费量。
   美国天然气储气库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有三类:一是州际管道公司;二是地方配气公司和州内管道公司;三是独立的储气库服务商。目前,25家州际管道公司经营着172座储气库,43个独立储气库公司经营着74座储气库,40个地方配气公司和15个州内管道公司经营着148个地下储气库。
   美国政府部门在储气库建设管理中主要关注经济评价、环境保护、市场需求等问题。有关规定散见于《天然气法》、《能源政策法》、《清洁空气法案》、《清洁水法案》、《联邦水污染控制修正法案》、《职业健康安全法案》和《污染控制法案》等等。对储气库建设健康、安全、环保问题的监管由“联邦环境监管局”负责执行。
   俄罗斯2007年天然气生产量达6017亿立方米,为世界第一,消费量为4202亿立方米,仅次于美国。
   俄罗斯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经历了起步、低速发展和快速发展等三个阶段。储备方式主要以含水层和枯竭地下气田为主,近年来还加强了对盐穴储气库的研究。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Gazprom)是国家储气库设施的管理运营主体。目前,俄罗斯共拥有地下储气库24座,其中17座是枯竭油气田储气库,7座是含水层储气库,主要分布在天然气消费区,并且是俄罗斯统一供气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此外,在建的新项目还有3个,即乌德穆尔特水层地下气库、加里宁格勒和伏尔加格勒盐穴气库。据2005年统计,俄罗斯地下气库的有效工作气量约为900亿立方米,计划2030年达1100亿立方米,日采气量2005年约为5.5亿立方米,计划2030年达10亿立方米。
   俄罗斯也已经在去年正式提出“战略气田”的概念,俄罗斯能源部和Gazprom公司共同遴选了32个“战略性”气田的清单,这份清单已经获得政府批准。
   英国是欧洲重要天然气生产国和消费国。2008年生产量为626亿立方米,消费量为939亿立方米。
   上个世纪60、70年代,由于北海气田的开发,英国天然气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开始建设天然气地下储存设施。目前,英国的天然气储备有三种不同类型,分别是耗竭油气田储气库、盐穴储气库和LNG储库。按照英国天然气市场的监管部门Ofgas(英国天然气办公室)的规划,上述储存设施的基本目标是用来“调峰”,作为应对短期供应中断的缓冲器。至于战略储备,英国政府认为,英国大陆架气田就是英国的战略储备。
   英国的储气库完全由公司来管理运营。Edinburgh天然气公司和ScottishPower公司联合运营着位于约克郡的HatfieldMoor的衰竭气田储气库。SSE公司拥有9个位于东约克郡的Hornsea盐穴储气库。Transco拥有两个小型的盐穴设施,同时还运营着5座LNG存储区。
   英国根据建设盐穴储气库的需求,专门出台了相关法规。包括“土地利用计划和危险物质许可”,主要涉及对储存地点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主要事故危害规章(1999)(COMAH)”,目标是预防天然气储存事故,限制此类事故对人和环境的危害;“井场和操作规范(1995)”和“管线安全规范(1996)”。
   意大利天然气消费一直对外依存度较高,目前已达85%以上。因此较早重视地下储气库建设,已经成为欧盟天然气市场重要的储备基地。
   1964年,意大利在Cortemaggiore建成了第一座储备库。目前,意大利天然气储备体系由10个储气气田组成,其中8个由ENIS.p.A.公司经营,2个由EdisonGasS.p.A.公司经营。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到20世纪末,上述储气库的工作气达到了151亿立方米,每日高峰供气能力可达28.2万立方米。近期,意大利进一步决定将5个废弃天然气气田改造成储气设施,目标是应对严寒,减少对俄罗斯的进口依赖。
   意大利天然气储备管理体制包括两个层面。政府工业部和能源监管机构管理天然气储备,石油天然气公司负责天然气储备设施的具体运营。
   在储气库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颁布有关法令。如1974年的“关于天然气在气田储存”的170号法律,1975年的“关于天然气气田储存许可的基本立法”法令,以及“关于实施欧盟98/30/EC指令”的164号法令,等等。
   法国天然气资源贫乏,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因此,法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初期就开始储气库建设。第一座储气库1956年开始建造,最早的储气库是1965年投入使用。目前,法国有15个正在使用中的地下储气库,为欧洲最多,其中13个建在含水层,2个建在盐穴。2006年地下储气库的有效容量为115.3亿立方米。
   法国天然气储备也由公司来经营,储备资金也由相关公司筹措,即使按照欧盟要求把进口量的10%作为战略储备的资金也由公司自己负担。目前15个储气库中的13个由法国天然气公司管理与经营,其他2个归道达尔公司管理。
   法国政府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战略储备的概念,但在具体运作层面没有将战略储备与调峰储备作明确区分。目前,这两种储备量相当于110天的年平均消费量。
  
  二 典型国家天然气储备建设的经验
  
   5国储气库建设虽然各有特点,但更多是共同之处。
   发达国家在天然气工业发展的初期就启动储气库建设,主要目的是应对季节调峰和日调峰。
   1950年前,美国天然气工业处于发展初期,大规模储气库建设也随之起步,目前正在使用的储气库大多建成于这一时期。俄罗斯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是在前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始认识到天然气工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确立了天然气工业的基本方针后才开始实施的。
   上个世纪60~70年代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相继进入天然气工业的初期阶段,储气库建设也开始起步。1979年,英国开始利用盐穴来储存天然气。1964年,意大利建立了第一座储备库。法国最早的储气库于1965年投入使用。
   进口依存度较大国家启动天然气战略储备也较早。近年来,部分天然气生产出口国也开始重视天然气战略储备建设。
   天然气战略储备的提出与有关国家天然气消费对外依存度紧密相联。意大利和法国分别在20世纪的50、70年代就提出了建立天然气战略储备的问题。近年来,主要天然气生产国如美国、俄罗斯也开始重视天然气战略储备问题。美国有关部门提出要根据战略石油储备的模式来建立战略天然气储备。俄罗斯于2007年规划了32个“战略性”气田。
   储备方式以枯竭油气田为主,其他方式为补充。
   目前全世界在用的地下储气库有596个,工作气容量为3078亿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天然气消费量的13%。枯竭油气田储气库是应用最广泛的储气方式,占储气库总数的77.6%。
   美国枯竭油气田储气库占86%。俄罗斯的24座地下储气库中有17座是枯竭油气田储气库。意大利的10个储气库全部由枯竭气田组成。英国天然气储备也以枯竭油气田主,其中Rough是英国目前最大的天然气储存设施,就是在原来枯竭海上气田的基础上改建的。
   公司化运营是储气库管理的基本模式。
   美国储气库管理运营主体包括州际、州内管道公司、地方配气公司以及独立的储气库服务商。俄罗斯储气库全部由Gazprom公司负责管理,Gazprom按地区原则设立了13个天然气运输子公司,有关的地下储气库原则上附属于相应的天然气运输子公司。英国大部分天然气储存设施由BG储气公司控制。法国地下储气库由两家公司管理。意大利的天然气储备体系由ENIS.p.A.公司和EdisonGasS.p.A.公司经营。
   重视储气库法律法规建设。
   美国政府针对储气库建设的有关规定主要散见于许多涉及能源方面的政策法规。英国和意大利在天然气储气库建设方面还颁布有专门的法规。日本和荷兰在天然气战略储备财政税收政策支持方面较为突出。日本还是世界上惟一颁布有《天然气储备法》的国家。
  
  三 启示与建议
  
   目前,世界储气库工作气量约占天然气消费量的15%,照此推算,2010年我国储气库工作气量应该达到210亿立方米,2020年应该达到370亿立方米,2030年应该达到520亿立方米。而截至2007年,国内天然气调峰储备还不到20亿立方米,差距颇大。因此,加快我国天然气储气库建设势在必行。
   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加速我国天然气储气库建设。在含水层中建造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较小,选择的空间比较大,在我国有较大的潜力。在各油气区内,应该充分利用枯竭油气藏建设储气库。我国盐岩分布范围广,应注意在天然气主要消费城市周围建造这类储气库,主要用来满足峰期的调峰需求。同时,在以LNG接收站供气为主的地区,应考虑建立一定规模的LNG储备。
   建立适合我国天然气市场运营的储气库管理模式。借鉴国际较成熟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天然气运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建议考虑在我国实行“国家天然气储备办公室-国家天然气储备管理中心-储气公司”的天然气储备三级管理模式。国家天然气储备办公室作为国家能源管理部门总体负责我国天然气储备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国家天然气储备管理中心负责天然气储备的执行工作。根据我国天然气储备发展的现实,现阶段我国主要是以完善生产储备、满足调峰需求为目标。因此,由3大石油公司、燃气运营商或其他投资机构等组建专业储气公司来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最为有效。
   重视天然气政策法规制定,为天然气储备建设奠定制度基础。我国涉及石油天然气的法规建设还相当不完善,天然气储气库法规基本还是空白。因此,在逐步完善油气法规的过程中更要特别重视天然气储备的相关立法。可参考国外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制定我国天然气的储备相关法规,主要内容应包括:天然气储备的主体、储备的目标;规定天然气储备的实施步骤、储备的组织和管理机构;规定天然气储备的管理办法;明确国家对天然气储备的鼓励和支持政策,包括储备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优惠贷款政策和税收减免政策;规定天然气供应紧急情况下天然气储备的管理办法,包括天然气储备的监管措施及天然气储备的动用和销售方式。
   必须加强储气库技术研究开发。结合未来我国储气库建设的技术需求,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速开展工作。一是建库设计和施工技术的研究,积极寻求与国外有经验的公司合作,提升我国的技术水平。二是在枯竭油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方面,应针对复杂断块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在注排机理、渗流机理、建库方式、建库周期、井网部署、方案设计和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认真的摸索和研究。三是在盐穴储气库建设方面,应在地址选区、区块评价、溶腔设计、造腔控制、稳定性分析、注采方案设计、钻完井工艺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四是在含水层建库方面,中小型盆地储盖组合具有复杂性,水层储气库建设将面临很大的技术难题,应针对其具体情况下力量深入研究。与此同时,应密切跟踪国外最新技术变化,不拘泥于走渐进式发展的路子,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华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服务中心)
哈尔滨中庆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哈尔滨河润街136号 客服电话:96377 邮编:150001
哈尔滨中庆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地址网站icp备案号:黑ICP备11006401号